《教育文摘周报》 2011年5月18日 第20期:
两会上,不少教育界的代表、委员提出了“京剧进课堂、毛笔字进课堂”等建议,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。但我以为这些都是表象的东西,学校目前最缺的是学校的文化精神!
早在十年前,我曾写文《哈佛的魅力与校园精神》。在文章里我提到哈佛为什么能培养出那么多杰出的人才,它的魅力到底从何而来?答案就在于哈佛的“永远改革、永远创新、永远追求”的校园精神!哈佛人追求让所有进入哈佛的“金子”都在毕业后发出耀眼的光芒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在哈佛的课堂上,没有唯一正确答案。它没有多少正式的教科书,而是以全世界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,要求学生理论与现实融在一起思考。它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。正是这种学校文化精神的熏陶,从哈佛走出了6位美国总统,36位诺贝尔获得者。
由此我们知道,学校的文化精神不像学校建筑风格、技术装备那样显山露水,它是学校长期发展中所积淀下来的较为稳定的思想意识、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。它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,影响着师生员工的一切行为,包括工作学习态度、思维习惯、人际交往方式等。它直接影响师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。学校的文化精神无疑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教育,它能起到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。
这样来说,学校的价值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、鲜明的品牌个性、特色的教育模式。这一切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精神。教育需要潜移默化,办学是一种文化行为,老师真正认同了学校文化,才能逐渐被这种文化认同,才能在行动中把办学落实为具体的行为。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,没有优秀的文化便没有卓越的学校。文化是学校的根基,是学校的灵魂,是学校的力量和源泉。
所以,我期待我们的学校,要有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精神,我们的教师要有儒雅的风度,学校的男生要有绅士风度,女生要有淑女气质。
我期待我们的学校教育是,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,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,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,给你一个舞台让你表演,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,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。在教育的眼里,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太阳,这个太阳升起需要“他力”,更需要自身的驱动力。这个内驱力就是学校留给你的文化精神!
今天的教育培养的是明天的人才,关系到国家后天的发展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,更要关注学生的明天。希望我们学校的毕业生20年后回母校,能让母校欣赏你们的发展;毕业40年回母校,让母校欣赏你们为国家、为人类作出的贡献;毕业60年回母校,让母校欣赏你们的健康。在我们贯彻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的今天,应该学习哈佛的成功经验,铸造校园文化精神。校长的任务就是引领学校群体的行为和价值取向,担当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。一旦我们的学校有了一种催人奋进、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,我们就能以有限创造无限,以瞬间创造永恒!国家的强大、民族的振兴在这里,教育的魅力在这里!
(《北京教育》2010年第8期 肖远骑 文)